(1) 何謂生物能 ? 經絡、穴位、與氣的結合
現代科學已經確知,每一個生物體都有電荷分佈,人體當然也不例外。根據現代生理學的了解,人體內的生物電分布在每個細胞內外或細胞之間。雖然這種電非常微量,但使用現代的科技儀器,已可明確測出細胞及其周圍所帶電荷的分布狀況。
比較有意義的是,人體及細胞所帶的生物電並非一成不變的。當細胞遭到損傷時,這個細胞上所帶的電就會發生變化。由於細胞受損通常正式人體出現傷病的顯示,因此,假使能夠明確測知細胞所帶電的情況與敏感變化,對於診治傷病顯然具有特殊的價值。
事實上,現代西方醫學界早已利用人體內這種電變化的原理,發展出一些精密的診斷儀器,諸如心電圖、腦電圖(腦波)及機電圖等。新近問世的核磁共振攝影掃描儀,實際上也是應用人體內電磁分布的原理發展而成的。
目前的科技研究已經了解,生物電震盪大部分屬於電磁波譜上波長極長的放射波,頻率超低。研究人員發現,人體這種電磁特性可以表現在人體的皮膚上,只要使用電壓誘導,即可測出變化的情況。
研究人員還發現一個特殊的現象:這種電在人體表面有固定的分布軌跡,亦即有固定的傳導路徑。同時,在體表的這些傳導路徑上,還有許多特定的測量點,電阻比較低,可以反應出體內不同器官所帶電的變化。這些測量點的直徑不一,有的只有兩毫米左右。
在西方,最早開始作有系統紀錄人體這種生物電特性的,是德國一位叫傅爾(Dr. Reinold Voll, 1909-1989)的醫師。足令中國人引以為傲的是,傅爾發現,人類體表的電傳導路徑,幾乎完全符合傳統中國醫學所指的經絡,而可以測量人體電的特定點,則正是傳統中國醫學所指的穴位。
在東方,日本醫者中古義雄也利用電子儀器,自人體的手脕足踝處測試而發展出「良導絡」的學說,證明經絡與穴位確實具有優良的導電性,並且和人體的自律神經有關。此外,奧地利一群研究人員也使用現代精密儀器,證實中國傳統醫學中所稱的穴位,確有能量變化的特殊性質。
人體的生物電與經絡及穴位的關係如此密切,許多研究人員認為,現代科技發現的人體電,顯然就是傳統中國醫學所指的「氣」。「氣」在人體經絡中運行時,事實上就是生物電的分布與流動平衡的現象。根據西方研究人員針對一些氣功師所做的研究,已經初步證實了這種推論。而中國大陸與台灣在氣這方面的研究也有許多成果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